我有一个朋友小A,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动效设计师,能力很强,她做出来的动效都非常的有创意,与组内其他人相比,十分的出色,跟她合作过的同事没有一个不对她赞不绝口的,但是在上半年的部门裁员中,小A的名字出现在了裁员名单上,而能力比较差的另外一个人,却平安度过了本次裁员。
小A能力出众,个人意识比较强,她在设计组长的眼中,与其他中规中矩的同事相比,绝对算不上一个“听话”的人。工作中几次与组长意见不合,起过小小的冲突,但在公司边缘部门中,组长对于裁员名单有决定权,即使合作方不理解,但也无计可施。
同事小B,产品岗位,入职3年来没有做出什么较大的业绩,但也没出过太大的差错,虽然合作方对他意见比较大,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跟他合作,但他嘴皮子利落,深得部门老大的欢心。
三年的时间,部门老大提出过app发展新方向的设想,有些合理,有些不太合理,但是小B每次都能满口答应下来,然后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做,不管效果好与不好,老板对他的执行力都是看在眼里。所以这三年,他一路从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升职为资深产品经理,手底下带的人也从1个增加到3个。
同事小C,是部门的资深运营,她在职期间,策划的活动多次给部门带来超过10%的业绩增长,平时偶尔也会与直属上司发生意见冲突,但最终都能用数据说服对方,让自己的想法顺利落地。出众的业绩能力也让她一路从运营专员升到资深运营,月薪从5K一路升到2W。
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在采访中直言:“经营诀窍是细心倾听他人意见”。这里的 “听话” 并非盲目服从,而是包含三层智慧:听情绪、听事实、听意图的 3F 倾听法。
很多人在职场中所谓的听话,是一味的顺从,不加个人思考的接受来自上级的所有指示。而职场中的一些“刺头”,有能力,有想法,但是在沟通方面只是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,不能摆事实,摆证据,用数据去说服对方。
职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。能力是安身立命的地基,听话是向上生长的阶梯。当你能像保罗・兰德那样用专业能力 “任性” 时,当你能像华为 “天才少年” 那样用技术突破改写规则时,“听话” 与否早已不再是晋升的枷锁。毕竟,企业真正需要的,从来都是 “能干事、会来事、不出事” 的复合型人才。